写作往往分成三类:分析性写作(analytical)、辩论性写作(argumentative)以及说明性写作(expository)。通常情况下,分析性写作要求最高也最难。
简单来说,分析性写作是用收集到的信息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拆分(differentiate)、比较(compare and contrast)、审视(examine)、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synthesis),从而更好地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一篇分析性的文章,最重要也最难的,是找出一个好问题。一个核心问题不仅将主导写作者的研究路径以及工作量,更将决定一篇文章的深度和意义。
要先弄清楚什么是好问题,然后再去谈怎么找到这些好问题!
一个好问题应该是有争议的,能够引发不同观点和立场的讨论。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辩论。例如,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可以是“应该牺牲经济发展来保护环境吗?”这样的问题会引发不同人的不同看法和观点,从而推动论文的深入探讨。
具体地说,问题的讨论度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1)用现有的知识就可以回答——例:大海是什么颜色的?
(2)通过查找学术资料可以彻底解答——例:什么是西域都护府?
(3)通过学术调查可以提出一些解释,但无法被彻底解答——例:自由贸易是否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
(4)由于缺少证据,或是无法用学术调查可以收集到的证据证明的问题——例:上帝为何让人类受苦?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学科对于不同的问题的路径会有不同,所以这上面的例子并不是彻底被捆绑在某个等级上的(比如问题4就有过大量的神学争论)。
因为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产生辩论意识,写作时可以想象一个“对方辩友”一步步追问:so what? I'm not convinced, prove it! 这种思辨意识将很大程度上推进写作者进行批判性思考:针对对方可能提出的情况或承认不足,或辩护自己的观点,提出进一步证据。
一个好问题应该是有限而具体的,不应该过于笼统或模糊。过于宽泛的问题会导致论文内容散乱,缺乏重点。相反,一个具体的问题可以帮助你更清晰地定义论文的范围和目标。例如,如果你要写关于教育问题的Essay,一个过于宽泛的问题可能是“教育的重要性”,而一个更具体的问题可能是“在线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举个例子,一个社会语言学课上的学生对二语习得者的口音问题比较感兴趣。
对这个话题,一篇5-6页的小paper只能回答一个非常具体的小问题,
例如:时至今日,韩国的英语教师是否还有必要教授一种特定的口音?
10-12页的期末论文可以回答的问题可以稍微大一点:
口音意识(accent self-awareness)是否会对成年移民在美国城市地区的文化融入(acculturation)造成负面影响?
20-35页的学年论文则可以进一步深化:
英语霸权主义(English imperialism)是否影响了口音的教学,从而加剧英语二语教学(ESL)过程中的权力不平衡?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向?
总之,很多学生把页数要求当做休止符,写到哪里算哪里。
这样一来,学术训练的意义就无法实现了。
所以,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把问题缩小,挖下去。
要提出好问题,首先需要对你要探讨的主题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观察社会现象和进行头脑风暴来找到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在提出问题时,要确保问题是有针对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并能够引发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此外,你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和征求意见来完善和改进你的问题。
凝练一下,提出好问题、建立有力的thesis statement的过程一般如下:
topic: 找到感兴趣的话题,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小的level 2或者level 2.5的问题
1st round research: 搜集资料,回答level 2问题(此过程往往伴随一系列新的level 2问题的追踪,again,适可而止,不要走火入魔)
synthesis: 把level 2的小问题的答案放在一起,思考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关联,提出假设,这个假设往往可以转变成一个working level 3 question,而对它的进一步回答可以成为你的working thesis
2nd round research: 进一步找资料,多读理论,试着回答level 3问题,逐步校准自己的working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