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 with us, powered by
波动还是常态?中国留学第一大国的位置,就要不保了?

波动还是常态?中国留学第一大国的位置,就要不保了?

留学顶峰已过?


中国已经保持了多年世界留学生第一生源国的位置,但最近这个地位已经不再稳定,未来可能会被印度超越。


根据Open Doors数据,中国在美留学人数在连续增长几十年后,于2020/21学年出现首次下降。自此之后,中国在美留学人数连年下降。同一时间,印度留美人数大幅增长,仅2023年就比上一年增长了35%。这意味着中国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位置可能很快会被替代。


2023年Open Doors报告显示,2023中国留美人数下滑0.2%。这是中国留美人数连续第三年出现下降。虽然中国留美总人数和占比(27.4%)仍然位居各国第一,但仅仅比印度领先了两个百分点[1]。


留美人数下降早有端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在2020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2018/19学年,虽然中国的赴美人数仍是世界第一,但仅比上年增长了6000人,仅有最高峰时的1/7。从留美人数增长比例上看,2018/19学年前增速已经出现了连续10年的下降,处在10年来的最低谷[2]。



事实上,现在印度已经是美国研究生的最大来源国。2022-23学年,在美国攻读研究生课程的印度学生增加了63%,达到165万人,15年来首次超过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研究生生源国[3]。


从获得学生签证的数量上看,印度对中国的优势更为明显,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维护的数据库,截至9月,美国有超过320,000名活跃的印度学生签证持有人,而来自中国的约有254,000人[4]。


而且印度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23年5到8月期间,中国学生获得了70,000份的F1学生签证,印度学生则获得了89,000份学生签。相比2022年增加了5%,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足足增加了160%[5]。


在中国留学的另一大热门目的地国家英国,中国留学生的高峰也已经过去。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 (HESA)数据显示,从数据库有记录以来,中国一直是单个国家中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地,在2015年后每年留英人数甚至超过了整个欧盟。中国新生入学人数一直在增长,直到20/21年度才首次出现下降。尽管在下一年中国留英学生人数恢复增长,但增幅仅仅是0.8%。同一年,印度留学生人数出现了64.2%的惊人增长。在研究生阶段,来自印度的留学生人数(101,765 人)近年来首次超过了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人数(88,755 人)[6]。


如果说2022年度只是停滞,那2023年中国留英热潮则是出现了罕见的倒退。


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CAS)2023的数据显示,与2022年同期相比,截至6月30日,接受英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中国学生人数减少了17.5%。同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留学生申请人数下降了4.2%。中国学生的申请数量十多年来首次下降。同时,英国的国际学生申请数量却在上升,主要是因为印度、尼日利亚、美国等国家留英学生数量的增加[7]。


英国大学联招系统行政总裁马尚特(Clare Marchant)向《泰晤士报》表示,这项变化意义重大,“这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留学生)高峰期,我们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8]。”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英国,中国留学生数量增长的停滞甚至倒退,以及印度等国家留英留美学生爆炸性的增长速度,都预示着中国马上就要出让第一留学生生源国的位置。



在审查阴影下


中国留学欧美热度的回落可能有着经济、人口等多方面原因,但政治的阴影始终是不能忽略的一点。近年来,美国对与中国进行科研合作进行了严格审查,中国留学生遭到的审查也日渐苛刻。


2020年6月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第10043号总统令。以国家安全为名,禁止有涉军民融合计划的学生和学者获得F/J 签证。但军民融合的定义极为宽泛和模糊,导致不少院校学生在申请STEM专业时遭到大面积的拒签。


禁令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在实际的面签中,无论是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在这些院校和专业学习过,哪怕申请STEM之外的专业,所有在这些学校有过学习经历或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的同学,都可能遭到拒签。


从2021年6月份开始,500多名中国留学生联名致信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反映赴美留学签证申请被拒,甚至正式起诉了美国政府。但2023年7月这次起诉被驳回[9]。



《知识分子》在过去的报道中提到,美国乔治城大学的一份报告假设存在一份“实体清单”(the Entity List),11所上了名单的中国大学,理工科毕业生会受到“重点照顾”。作者估计每年受影响的人数有3000~5000人,占每年新入学所有中国赴美理工科读研学生的16%到27%。


根据《知识分子》当时的统计,2020年前后在四川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留美已经不是留学的第一选择,以英国为代表的其他国家已经超越美国。而这几所大学均在 “实体清单” 当中[10]。


时至今日,中国留学生留美仍然会受到严格的签证审查,甚至有面临刑事指控的危险。2023年8月,一位中国留学生因为2021年签证申请时,由于没有报告在北航及在其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经历,受到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国务院外交安全局调查后被控签证欺诈,如果罪名成立,可能会面临最高十年的刑期[11]。


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加拿大也在加强审查。今年1月16日,加拿大创新、科学与经济发展部(Innovation, Scie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发布了一项与军事、国防有关的敏感技术研究和相关附属机构的政策。


这份政策列出了近100个敏感领域,并且指定了中国、俄罗斯、伊朗三个国家超过100家敏感机构,中国有85家机构。加拿大研究机构如果在项目中有任何人员和这些敏感学校发生关联,将无资格获得联邦资助。这份名单将会动态更新,而且不在名单上的学校也不代表不受审查[12]。



去年年底,加拿大联邦法庭以“非传统”间谍为由,拒绝一位中国留学生入境。这位留学生计划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做博后,却因为和国防相关的院校背景和生物制药相关的专业背景被拒签。


加拿大联邦法院首席法官在判决中写到“随着敌对国家行为者越来越多地利用非传统方法获取加拿大境内或境外的敏感信息,违背了加拿大的利益,法院对‘间谍活动’构成要素的理解必须不断演变[13]”。


在一定程度上,印度留学生迅速接棒中国的趋势,也是美国为对抗中国的影响力,选择深化与印度科学合作的结果。


在过去五年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已投资近1.5亿美元用于与印度的200多个联合项目,其中35个项目专注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和其他新兴技术。此前,两国去年宣布了许多其他科学、太空和新兴技术举措。而由于安全原因,中国和美国在这些领域的合作近年来受阻严重。


芝加哥大学负责科学战略执行的副校长胡安-德巴勃罗(Juan de Pablo)表示,现在同印度合作的风险较小,尽管未来还可能发生变化。相比之下,与中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美国受到严格审查[14]。


至少在人才流动这方面,印度已经做好了接班中国位置的准备。2019 年,超过 72 万名印度出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移居美国,占美国外籍 STEM 劳动力的近 30%。这些印度裔侨民在科技界很有影响力,谷歌、IBM、CRISPR Therapeutics、NSF、AAAS和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都是由印度出生或印度裔的人掌舵。类似过去的中国馆侨民,这些印度侨民也成为和国际科技界联系的桥梁。